共同建设 共享未来——2010年内地与香港高校图书馆英文图书合作馆藏发展工作会议在北大举行

 

      2010年1月27日上午,2010年内地与香港高校图书馆英文图书合作馆藏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CASHL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助理主任林雅雯女士,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馆长景祥祜,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图书馆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与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CASHL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的背景,是基于香港高校图书馆咨询委员会(JULAC)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共同启动的“内地与香港高校图书馆英文图书合作馆藏发展计划”,该计划于2009年6月启动,由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合作购买英文电子图书。首批参与计划的两地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

       会上,CASHL管理中心主任朱强首先致辞,他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自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两地高校图书馆之间联系密切,有许多合作项目,但本次JULAC与CASHL的英文图书合作馆藏发展计划,是两地多个高校图书馆在区域之间的第一次成功的整体合作,它标志着区域合作的开端。合作计划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使得两地师生读者广泛受益,成效显著。希望通过会议讨论,回顾与总结经验,探讨进一步扩展合作内容。

会议现场

      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助理主任林雅雯女士在致辞中表示,自香港回归以来,两地在经济贸易方面一直有着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而2009年底成功推出的内地与香港高校图书馆英文学术性电子书馆藏发展计划,是两地在学术和图书馆方面进行的首次深入交流,令人鼓舞,意义深远。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校加入进来,推动两地学术交流进一步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馆长景祥祜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合作计划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阐述了合作计划的现实意义。他说,由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于2008年成立工作小组开始实施合作馆藏计划,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及与出版商谈判,2009年12月,两地15家高校图书馆以联盟采购的方式首批成功购入4,425种共9,781册英文学术性电子图书,参加购买的高校图书馆获得的效益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节省成本——即支付的电子书单价低于普通纸本书的价格;二是倍增馆藏——每个图书馆通过此次采购可以提供给读者使用的图书数量,超过了本馆采购纸本英文图书的年度总量。
      他说,本次购买的图书中,人文及社会科学类图书比例超过80%,均为2006年至2009年期间出版的新书。参与联盟采购的图书由各高校图书馆专家精心挑选,保证选购图书的学术性与高质量。采购范围涉及Taylor & Franc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CRC Press等近百家学术出版社。电子图书开通使用后,短短一个多月以来,已有逾五十万读者受惠。

      CASHL管理中心王晶晶向与会代表现场演示了如何借助“开世览文”平台提供服务的方式。

      出席会议的CASHL主要中心馆负责人,以及首批参与合作的内地与香港十五所高校图书馆代表围绕“合作发展馆藏与提高英文图书保障”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合作开创了内地与香港高校联合建设馆藏和馆际互借的先河,它的阶段性成功,反映了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的共同愿景与目标已有良好开端。它改变了两地英文学术性图书的采购模式和馆际流通方式,使两地图书馆从本地独资采购走向跨区域合作馆藏,从区域内馆际流通迈向跨区域馆际互借的新模式,是一次有益尝试,既减少了费用支出,也丰富了内地与香港的馆藏资源,提高了文献保障率,为今后进一步开拓内地与香港的相关合作奠定了基础,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组织和开展更多的跨区域合作。

会议合影

CASHL管理中心

2010年1月29日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图书馆内CASHL管理中心 100871  E-mail: ref@cashl.edu.cn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SHL) 2002-2024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

京ICP备 05065075号-16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